【森林療癒1】後疫情時代國旅 森林裡是迷霧還是療癒
COVID-19疫情下,人人尋求提升免疫力之道,在高齡化的臺灣社會,醫療保健市場的熱度也未嘗稍歇,「森林療癒」成為近來保健市場上日漸風行的一帖藥。值此國際旅遊被疫情打亂,國內旅遊應勢興起之際,以「森林療癒」作號召的國旅愈來愈受歡迎,旅行社業者也看好準備搶進市場。
二天一夜國旅包括3小時森林療癒的行程,收費8,000元至10,000元,有雙嚮導和森療師陪同的行程更開價到12,000元。正在起步的臺灣森林療癒產業,需要產官學共同攜手擘畫前景,讓參與森林療癒課程的民眾,走在森林中,能獲得寧靜與放鬆。
臺灣大學實驗林管理處所轄管的溪頭自然教育園區,平日是60歲以上退休長者的保健休閒勝地,溪頭森林裡人來人往大多是全副郊遊裝備、手持健走杖的長者,有的人甚至還會將自己的收音機放得老大聲,營造出一種熱鬧氣氛。
台灣森林保健學會副秘書長林家民今年與在地業者「森林邦」合作,每周固定在溪頭開設森林療癒體驗課程,不論來客多少都按時出發;他帶領的不到10人的森療小隊伍,時而圍在草地上閉目伸展,時而各自找一棵樹獨處,又成為溪頭另一種獨特風景。
人體當壓力大時腎上腺素會提升,連帶會增加唾液澱粉酶活性,森林邦在森療活動進行前後,會以唾液澱粉酶口含試紙讓參與者測量,以參與前、後測量數值,提供參與者壓力改善狀況參考。
唾液澱粉酶活性小於30kIU/L為無壓力,30至60kIU/L為中度壓力,大於60kIU/L是高度壓力。一早剛用過早餐,雄獅旅遊社目的地管理部經理何勵人嘗試森療體驗,出發前測得數值已是約20kIU/L的無壓力狀態,跟著林家民在溪頭走了一趟回來,「數值降了一半」,讓他嘖嘖稱奇。
森療師引導放鬆有技巧
森療具創新國旅潛力
森療師到底做了什麼讓紓壓效果如此顯著?林家民帶著森療小隊來到溪頭著名的竹廬前,鼓勵參與者赤腳在草地上圍圈,他帶領學員閉目調整呼吸,引導注意力放在由近到遠的聲音上,感受微風吹在皮膚上,在眼皮底下察覺光影變化。
行走步道時,則選擇遠離人潮、僻靜的方向,教導學員重心、步伐及呼吸的行走方式,並提示參與者留意在靜謐的森林中可以聽到什麼、看到什麼;甚至讓參與者尋找一棵自己的獨處樹,營造與樹獨處的空間,試著感受這棵樹承受過什麼樣的恩典與挑戰,思索這棵樹與自己的相似之處,並找到一個詞彙形容當下的感受。
參與「森林療癒」學員在溪頭竹廬前的草地上,藉著調整呼吸靜下心來。(攝影/王志元)
何勵人說,常接觸自然的人可能覺得沒什麼,但能在森林中五感體驗放鬆對都會人士很有吸引力,他評估森療未來可以規劃給都會民眾、工程師等消費族群,甚至是吸引外國客來臺的深度旅遊方式;因此提供這種遊程的森療師就很重要,他們引導放鬆的技巧「是一般領隊做不到的」。
邁入超高齡社會
森林療癒保健商機大
臺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台灣森林保健學會秘書長余家斌表示,森林療癒是屬於預防保健的活動,不涉醫療行為。(攝影/王志元)
國內森林療癒產業尚在起步階段,目前主要是林務局委託台灣森林保健學會提供有專業師資的森療體驗課程,民間則有森林邦、本質旅行、花蓮縣環頸雉的家永續發展協會等旅行業者及社團,結合森林保健學會、大專院校專家學者,定期、不定期舉辦森療遊程。
聘請森療師增加遊程成本
但森療也為國旅加值
森林療癒是適合較少人數、價格相對較高的旅遊行程,但森療師有其專業,台灣森林保健學會希望維持森療師市場聘用行情,定價時薪2千元。
國旅視餐飲、住宿等條件不同,有價位差異極大的商品可選擇,林家民表示,單從旅行業者聘請森療師需要增加的成本來看,兩天一夜森療遊程會安排一堂3小時的森療課程,就要付給森療師6千元。
臺大實驗林管處2013年起進行森林環境對健康效益相關研究,推廣「森林療癒」。森林邦創辦人洪志遠曾任臺大實驗林管處溪頭管理員,2年前離開實驗林管處,轉身投入成為臺灣第一個專門提供森療體驗服務的民間業者。
森林邦創辦人洪志遠曾任臺大實驗林管處溪頭管理員,2年前才離開實驗林管處,成為臺灣第一個專門提供森療體驗服務的民間業者。(攝影/王志元)
洪志遠表示,溪頭原是環境教育場域,他在溪頭十年,眼見環教遊程在政府補助下搞壞行情,因此期待森林療癒能為國旅提高價值,現在他提供單獨一堂3小時、1,200元的森療體驗課程,消費者是願意接受的。
兩天一夜森療遊程通常會規劃結合DIY檜木筷子、藥草球,以及瑜珈、頌缽、茶席等活動,提供消費者效果更好、完整的療癒之旅。洪志遠說,因此森療遊程除了森療師,可能還要再請瑜珈師、頌缽音療師或茶師,他與當地飯店合作,三天兩夜有森療五感體驗加上頌缽的遊程可賣到1.6萬元。
推廣森療普及化
訂價也不宜過高
環頸雉的家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張國政在接觸日本學者上原巖「森林療癒」概念後,認為只要維護好自然環境,就可以藉著自然環境讓人達到放鬆紓壓,值得推廣,因此邀請國內森療專家學者,如馬偕醫學院全人教育中心教授兼心理諮商中心主任林一真,以及台灣森林保健學會理事長袁孝維、余家斌等,培訓社區森療師資,進而舉辦森療遊程。
森療不外藉由五感體驗自然,獲得靜心,以達到療癒效果,是在生態旅遊的基礎上再加上活動引導,提高附加價值,甚至可與在地農林產業結合,提供手作DIY、特色風味餐等內容。張國政認為,森療遊程雖能走高值化,但願意付高價參與的人相對較少,為了讓多數人接觸森療的好處,森療定價最好只比一般遊程高出1千至1千500元,不宜太高。
有消費者認為,「森林療癒」遊程比一般國旅貴上1千至2千元,尚在消費者可接受範圍。(攝影/王志元)
林務局近年委託森林保健學會舉辦森療體驗課程,因有政府補助,兩天一夜遊程只收5、6千元,活動開出往往被「秒殺」,加上師資陣容堅強,報名者常見有一半是回頭客。現年60歲、從自營商退休的蘇立中過去就喜歡步道健行等山林活動,參與過森療課程讓他讚不絕口,希望多加推廣,但他仍期待國旅可以平價一點,森療遊程比一般國旅貴1、2千元,還在他可接受範圍。
國旅定型化契約明訂遊程交通、住宿、餐飲等事項,但無法保證體驗感受上的品質,森療的品質訴諸市場機制留優汰劣。
不標榜醫療效果
森療可避免客訴、醫療糾紛
森療體驗遊程,有時會加入血壓、心跳速率、身體壓力指數等量測及心理問卷,運用唾液澱粉酶口含試紙或心律變異(HRV)儀器量測壓力指數,供參與者參考壓力改善效果,某種程度也是作為遊程的趣味環節,森療相當具有與醫療保健產業合作的潛力。
森林療癒體驗課程時常運用唾液澱粉酶口含試紙,量測體驗前後壓力指數變化。(圖片提供/森林邦)
但臺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台灣森林保健學會秘書長余家斌表示,醫事法規規範,醫師不能在執業登記處所以外場所執行業務,因此森療活動即使聘請醫師,在森林中只做促進健康的預防保健,仍不能涉及醫療行為;翁儷芯也指出,森療若結合醫療產業提供醫療法規所限制的治療、檢查等服務,就需要依循醫事法規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林家民自2016年起帶領森療活動,迄今超過50場,他說,參與者對森療體驗的感受都是正向的,生理指數有時會出現反向結果,以唾液澱粉酶試紙量測為例,喝茶及咖啡就會直接影響其數值,影響療癒效果的因素很多;臺大實驗林過去研究可達95%信賴區間,意謂每20人中也會對某一人無效,但森療不標榜醫療效果,不會因此受到客訴;若是就森療遊程滿意度來說,各國消費者重視的地方各不相同,臺灣消費者則是特別重視吃與住。
洪志遠說,他已在規劃未來與職能治療師、身心科醫師合作,在森療遊程中提供衛教相關課程,主要是擔任講師的角色,幫助消費者更加了解自己的身心靈健康,這樣就可避免客訴或醫療糾紛。
小辭典:森林療癒是什麼
「森林療癒」在國際上稱為Forest Therapy,為應用森林環境,增進健康的自然療法或環境療法;各國也常以一般人較有印象的「森林浴」(forest bathing)來說明,如日本有學者便將森林療癒定義為「在森林環境中進行森林浴」。
不論歐洲、日本等世界各國,原本就有在鄉村、山林、溫泉設立療養地,藉環境因素改善健康的觀念,19世紀的德國已有森林環境與健康的相關研究。
後來隨芬多精、負離子等環境因子的研究發現,以及現代醫學的進展,森林環境因素對於健康有益,包括紓解壓力、改善睡眠品質、提升免疫力等,得到一定程度的證實,近年來多個國家都有政府或民間單位在推動森林療癒,作為促進國民健康的保健預防活動或輔助療法。
森林療癒活動前後常會讓參與者測量唾液澱粉酶活性等等數據,當作健康有無透過活動改善的依據。
延伸閱讀